1982年上海配资公司,北海公园里滑冰的孩子们。
1982年,北京长桥街道,接送受伤的同学。
1983年,在故宫里的角落休息的情侣。
1983年,在故宫护城河边约会的情侣。
1983年,平安里海丰石油商店门前
20世纪80年代,买米面油肉要凭票,买东西要排队,没想到的是,到石油商店买煤油也要排大队。当时用煤油炉做饭便捷、省事,加之邻里间攀比,煤油炉为越来越多的居民所认可。但当时城里销售煤油的商店仅有寥寥几家,除了平安里海丰石油商店外,鼓楼大街还有一家,其他就不得而知了。这才出现了照片中家家户户拿着塑料桶排队打煤油的场面,成为京城市民生活一景。
1983年,天坛公园里的年轻夫妻,认真学习备战高考。
1983年,北京新街口,一家三口。
1984年,做好事擦岗楼,北京西四路口。
80年代学雷锋,每个年龄段似乎都有各自的主题,尤其小学生更为显著。学校倡导大家做雷锋式的好少年,“做好事不留名”。小学生做了好事,统一留名是“红领巾”。当时学雷锋的固定项目还有几个,擦交通警的执勤岗楼就是其中之一。
公园禁止跳舞,1987年,北京地坛公园
上世纪80年代初,跳交谊舞不被允许,是被列为“封资修”的东西而禁止的,许多公园门口都张贴着“禁止跳舞”的告示。专职负责驱赶跳舞者的公园管理人员需要骑着自行车在园内巡查,遇见跳舞者就要训斥一番。
老人迪斯科,1987年,地坛公园。
食街大栅栏,1988年,大栅栏地区。
西四包子铺
炒肝是老北京小吃中的代表,老北京人都好这口儿。地道的老北京炒肝汤汁油亮、蒜香扑鼻、肥而不腻,有着浓浓的市井风味,沉淀着老北京的悠久历史与情怀。
西四十字路口西南角有一家包子铺,炒肝、包子做得正宗,京城几乎人人皆知。店铺位置就在西四阔市的大路口,112路、119路电车和13路等公交汽车都从店铺窗前开过,乘客在车上就可一览美食形色。每天清晨,南来北往上班路过的、住在周边胡同的市民,好炒肝这口儿的老顾客都要到这儿吃上一份。
我家买了电冰箱,1989年,北京府右街。
1989年,北京某公园
这是一群等待参加青年韵律操(健美操)大赛的年轻人。黑色的尼龙健美裤,露臂的白色针织衫,柔软的体操鞋。由于天气原因,有的姑娘在身上套了件漂亮外衣。她们中有的低声窃语,有的俯首沉思,还有的神情专注地聆听同伴的诉说。大家聚在一起,安然淡雅,在静静地等待出场。
向我们走来,1989年,前门大栅栏。
1983年,北京东单公园,教小女孩舞剑。
1983年,天坛公园里看风筝的孩子们。
新潮发廊,1983年,东四美术馆后街。
本组老照片选自摄影师张兆增摄影集《北京十年(1980—1990)》。
正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